一是加強日常巡查。加大市場主體資格清理力度,查看食品生產經營者是否取得食品生產或經營許可,食品小作坊、小經營店、小攤販是否進行登記或備案;督促農村食品市場銷售主體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,建立并執(zhí)行進貨查驗、定期檢查制度,加強食品生產經營過程安全管控,自覺規(guī)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,確保食品來源正規(guī)、質量合格、流向可溯、問題可查。
二是強化監(jiān)督抽檢。組織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檢測專項抽檢,以《食用農產品風險項目清單》中的重點產品、低價食品、兒童食品、小作坊生產的食品為重點,加大對肉及肉制品、乳制品、調味品、豆制品等食品的監(jiān)督抽檢工作力度,市級計劃專項抽檢兒童食品30批次,各區(qū)市縣食品藥品監(jiān)管部門根據轄區(qū)實際確定重點抽檢品種及批次。
三是加大執(zhí)法力度。加強抽檢不合格食品的查處,對發(fā)現(xiàn)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或要求的食品及其生產經營者,及時依法開展后續(xù)處理;組織開展農村食品專項集中整治,取締“黑作坊”“黑窩點”,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超范圍、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“一非兩超”違法行為,以及銷售使用無合法來源食品和原料、經營腐敗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,對不合格食品的來源去向,進行深查細究,做到查明原因、分清責任、重點打擊、源頭治理。
四是推進示范創(chuàng)建。制發(fā)《廣安市貧困村放心食品店建設工作實施方案》,嚴格對照放心食品店驗收標準,進一步抓好“貧困村放心食品店”申報創(chuàng)建工作,今年在原有示范店基礎上再打造240個貧困村放心食品店,確保所有放心食品店達到整體形象好、證照明示好、自律行為好、食品質量好的“四好”基本要求。